村里办了家“肥料银行”——记区人大代表蒋婉芬
发布日期:[2022-05-20] 浏览

近日,王坛镇蒋相村生活垃圾堆肥场又有一批新肥料产生。村民作为堆肥场的“储户”,可以凭借平时“储存”的生活垃圾,到“堆肥试点房”兑换高价值有机肥料。这一举措被村民形象地称为“肥料银行”,大家也都当起了“股东”,定期收取“生态利息”。自从“肥料银行”建设以来,村里的生活垃圾少了,种出的有机农产品多了,富余的有机肥料也“勾起”了村民种植庭院花卉的热情,村里开始竞相出现一个个美丽庭院。

这么“时尚”的“肥料银行”怎么会在小山村里建立起来?这一切还要从柯桥区人大代表、蒋相村党总支书记蒋婉芬说起。“垃圾分类和清理蒋相村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我自己就有十几年家庭版堆肥的经验,所以想尝试‘变废为宝’,但大批量的垃圾堆肥没有经验,不敢轻易推广。于是我自掏腰包建了块试验场地,买来设备对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堆肥的比例、时间、方法进行试验,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试验数据’。” 蒋婉芬表示。随后,经村两委商议,村里开始大胆发动村民们一起参与进来。

“试验数据”到“真抓实干”还有很长距离,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村民的不理解,都不愿意来当“股东”,认为分类很麻烦,对后续收益也是半信半疑。蒋婉芬便利用各类活动开始她的“筹建路演”,在带领村民开发“野茶”过程中,利用闲暇,一边采茶叶,一边介绍生活垃圾堆肥的好处。

同时,她牵头成立了“环肥研卉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率先示范,邀请村民参观她的试验场地,宣传推介“肥料银行”的意义和好处。在一次次的努力下,终于赢得了大部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现在,每天都有保洁员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厨余垃圾、菜叶果皮笋壳等易腐垃圾,运到阳光垃圾堆肥房进行处理,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发酵,这些垃圾就会变成黑色有机肥,供应蔬菜、水果基地施肥使用,部分村民在自家自留地使用后都感觉效果不错。

目前,“肥料银行”已累计分类处理生活垃圾9.5吨,所产出的3.8吨有机肥全部分发给村民使用,赢得村民广泛点赞,蒋相村也被评为全省首批低(零)碳试点村。蒋婉芬还算了一笔账:村里有1800余人,一年大概可加工10余吨有机肥,可为村民增加十余万元的收入。虽然经济效益不明显,但生态效益却大幅提升。下一步,她筹划继续扩大“产能”,让堆出的有机肥料走出山村,成为高价值商品,进一步增加村民收益。

代表感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肥料银行”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绿色循环发展真正使人民受益。

人大代表以身示范,带头上阵,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把“独身干”变成“带头干”,汇集成共同富裕工作最大合力。

树立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无废村庄”建设,大胆探索,用真抓实干使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