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漓渚镇人大召开主席团会议,组织部分全国、市、区、镇人大代表12人专题听取和审议漓渚镇政府关于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有漓渚镇内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明,市人大代表肖峰,区人大代表朱建明及部分镇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首先参观了“花溪老街”、“千亩花市”和棠棣六峰两村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现场,随后在棠棣乡村振兴实训基地会议室认真听取了镇党委副书记孔万均同志关于漓渚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情况介绍。近年来漓渚镇党委政府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域美丽标杆镇”为奋斗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以变化见成效,以实干促发展,依托“三个抓手”,破解发展瓶颈,建设生态美、产业美、人居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五星3A为抓手,打造农村全面发展新格局。持续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加强人才队伍培育。以“立百条家训、谈百段感言、讲百则故事”“三百”系列活动为载体,抓班子强队伍,定制度立规矩,打造一支基层党员干部铁军,让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强引领推动发展强,2019年全镇12个村全部通过“五星达标”验收,并在“村村达标”基础上,因村制宜,深挖特色,形成党建“一村一品”。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强精品示范村培育。以创建3A级景区村为载体, 2018年创建棠棣村,2019年创建六峰村,2020年计划创建棠二村,扩点成面,打造以春兰文化村、花木生态村、精致园林村为特征的“花满棠棣”景区品牌,汇成“百花齐放”的美丽乡村特色图景。以兰泽路等美丽乡道为线,串起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兰心民宿、文化礼堂等珍珠,形成“建”字形示范带,将精致的“盆景”连片为精彩的“风景”。始终注重规范化管理,加强长效制度培育。以美丽庭院创建、美丽田园创建为载体,通过发挥妇联、共青团、网格员等群团组织力量,发动妇女、青年长期参与美丽创建,共同维护美丽乡村,实现美丽全范围、展示全时段,至今美丽庭院已创建2600户,凸显“漓渚满目绿无涯,小镇无处不逢花”的生态美,打造精致精美的诗画田园风光,展示一个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的全域美丽新漓渚。二是创业创新为抓手,培育农业加速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千亩花市、千亩花苑、千亩花田为龙头抓手,鼓励花农创业创新,提振产业发展。实施“千亩花市立业”行动,致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短短一年多时间建成荫生花交易区160亩,精品盆景区200亩,引进各路客商92家,充分激活本地花木交易市场,改变过去花市经营档次较低,花木产业同质化竞争的局面,2019年春节期间花卉交易量比往年翻倍,两次兰展期间交易额达4000万元,通过精心规划建设,一个宜业宜游的综合性花市初现雏形,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拓展,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花木集群看漓渚从口号变为现实。实施“千亩花苑兴业”行动,致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在棠二村集聚发展兰花产业,打造兰花种植专业村,利用2019年华东地区兰花博览会契机,面向华东六省一市推介兰苑招商,在已有300亩兰苑的基础上,签约兰苑建设430亩,计划投资5亿元,已有120亩兰苑启动建设,打造集兰花培育、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兰花种植产业基地,发挥规模效应,集聚资金、人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积极申报筹备2020年“中国春兰节”,以展会经济扩大影响,拉动发展,“漓渚春兰”品牌进一步打响,“国兰祖地”焕发新姿。实施“千亩花田富业”行动,致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棠棣村、六峰村开展四季鲜花及各类农作物种植,已开辟花田面积630亩,正在积极策划引进专业公司运营,同时引进智慧农业,依托田园综合体在产业、资源、政策等优势与浙江省高校在学科、人才、科技成果等综合优势,打造农业新型创新服务平台,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及休闲农业,农业从一产向三产延伸,实现农文旅的深度融合。2018年旅游观光和考察团队络绎不绝,乡村游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人流量实现爆炸增长,漓渚成为乡村旅游打卡新热点。三是基层治理为抓手,焕发农民美好生活新气象。深化基层机构改革,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以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融入“最多跑一次”、 “三服务”等元素,覆盖镇村层面主要对外窗口,通过基本组织、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队伍的高标准落地,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可办理各类事项204项,深化便民服务、党员服务、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效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深化“村事大家管”漓渚模式,提升柔性治理水平。以“大家管”为核心,实践以民定事、以民管事、以民治民的治理模式,结合各村村情实际,从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入手,开创“村长茶室”、“环境卫生大家管”、“垃圾分类大家管”等各具特色的村事大家管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工作积极性,利用群众力量和智慧,更好更快的推进村级事务,减少干群矛盾,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打造“矛盾无上交,信访无上跑,村事无干扰,发展无阻滞”的农村治理新格局,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度。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良好乡风文明。以文化礼堂创建为载体,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标准,通过文化走亲、送戏下乡、才艺秀海选、春泥计划及星期日活动等文化活动, 2018年镇、村举办各类活动280次,践行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用春风化雨的形式教化群众,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让文化礼堂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同时通过家风家训上墙活动,以家风正带动民风淳、政风清和党风端,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
会议最后,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漓渚镇党委政府近年来抓乡村振兴路径清晰,重点突出,成果斐然,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以国家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加速农业发展新动能,以基层治理为抓手,加速提升党风政风民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漓渚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希望今后漓渚镇党委政府能继续奉行“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认真谋划、真抓实,努力让漓渚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久久为功,让漓渚的乡村振兴模式成为“绍兴样本”甚至“浙江样本”,努力把漓渚建设成为生态美、产业美、人居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王永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