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8-06-19] 浏览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蔡金标

2018428日)

 

今天主任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医共体建设工作。刚才,大家参观了柯桥区中医院、柯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听取了区卫计局党工委书记、局长李敏的情况汇报。上个月,我同教科文卫工委同志一起,对我区医共体建设工作开展了调研。我们采取走访、座谈、实地踏看等多种形式,重点听取了区有关部门、三家区级医共体牵头单位、部分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对我区医共体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还赴湖州长兴县考察了医改工作的先进经验。

当前,我们越来越感到,健康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核心因素。医疗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的一项重大内容,党的十九大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医共体建设就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探索和创新,更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017年,根据省医改办关于开展医共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全省 11 个地市各选择 1 个县(市、区)开展试点,我区列入省级试点。

我们先来弄清楚,我省为什么要开展医共体建设。因为到大医院看个小病如感冒、发烧、急性腹泻等,要等待2-3个小时,而小医院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门可罗雀,尽管小医院完全能看小病小痛。过去我们光喊“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但人们一味相信大医院,为的是心安、为的是保险。因此进行医联体建设,实行“双下沉”,就是很有针对性的一项措施。可有一点尴尬的是,大医院的医生下沉的时间太短,有的一周去坐诊半天,有的一个月去一天,而生病是不挑日子的,有病了你可能仍找不到大医院专家,人们一生病还是直接到大医院,导致实施了多年的“双下沉两提升”后仍没减少大医院的就诊量。

所以我省在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改革再深一步,推进县级医共体建设。县级医共体,就是以县级医院为牵头单位,与乡镇(街道)医疗单位实现“人、财、物、事”统一管理的医疗服务共同体。简单来讲,一个医共体相当于一家医院,对广大群众来说,去乡镇卫生院看病,就好比是在县级医院内的一个科室看病。通过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就在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现在,我就前期调研情况作个发言。分两大部分。

一、我区前期所做工作及问题

近年来,我区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双下沉、两提升”医改策略,切实推进区镇村三级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2018年一季度,区域内就诊比例达到86.36%,超过了全国82.5%和浙江省84.99%的水平,基层首诊比例达到63.2%,基本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工作格局,初步实现了医共体内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同质化。

(一)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一是组建了分别以绍兴市中心医院、绍兴二院、柯桥区中医院为三家牵头单位,16家基层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二是设立了以牵头医院院长为理事长的医共体理事会,并在理事会章程中规定,医共体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牵头医院负责制;三是成立由区长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实施对医共体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统一管理初步建立。医共体建设的最重要基础就是“人、财、事、物”:人事管理方面,2018年上半年人才招聘由三家医院一起规划,将实行人事纵向横向流动制度;财务管理方面,各单位财务人员集中办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统一接到医共体牵头单位;设备管理方面,2018年开始各成员单位现有医疗设备将由医共体统筹安排,新增设备由医共体统一采购;药事管理方面,初期统一药品目录,后期将统一采购,各单位通过二级库方式进行管理。

(三)共建共享日趋完善。医共体建设的过程就是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一是2018年将计划投资3600万建成可实现全区医疗信息数据共享的“健康柯桥”卫生信息化平台,二是将影像会诊中心与心电会诊中心合并升级为集中诊断中心,三是通过优化配置医共体内部资源,牵头医院与成员医院紧密度不断加强,双向转诊平台得到优化。

(四)服务同质得到提升。医共体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提升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三个医共体通过整体帮扶、学科帮扶、专科建设帮扶、管理团队帮扶、“名医工作室”下沉等方式,有效促进区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大幅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如钱清、平水、滨海等医共体成员单位,2017年开放床位均已达到120张,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今年一季度增长比例已超30%

2013年开展医联体建设,到最近进行医共体建设,我区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初步达到“让信息联起来、管理统起来、医生动起来、能力提起来、慢病管起来、健康强起来”的目标,但是在看到成绩、亮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一是全区面上统一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尚未建成,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没有完成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分级诊疗工作,不利于就医效率的提升。二是资源下沉、分布不均衡,医共体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医院之间存在医疗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没有真正发挥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共享的作用。三是医共体内人员流动存在瓶颈,医学人才成长周期相对较长,招录困难,目前各医院都存在人员缺乏及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完善的现象。四是不同等级医保报销比例差距不大,目前医保政策由市级统一归口管理,我区实行的是医保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医保支付方式,上下级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基本无差别,不利于“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进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五是对医共体建设放权、放手不够,在人事任免、职称评聘、财政资助、病区扩建、设备购买更新等方面仍有较大放权空间,体制和机制突破与创新不够明显。

二、对策建议

医共体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系统改革的民生工程,关系多方的重大利益调整。我们要抓住省医共体建设试点的机遇,按照《浙江省医改办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坚持“制度强、服务强、人民健康水平高、对医改满意度高”的宗旨,逐步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管理统一、服务共质”的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此,我们有如下建议供参考:

(一)加快推进运营,尽早补齐短板

根据《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柯桥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目前3个医共体组织机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各医共体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需要尽快进入角色,履行起自身的职责。医共体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没有多少现成经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一要全面运营,及时发现问题。医共体实行的是人、财、事、物统筹管理,只有尽早的全面运营,才能尽早发现问题。医共体建设是医联体的升级版,是医改工作的攻坚期,要取得成果,就必须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力拓展医改的广度和深度。二要收集问题,推出整改措施。要按照实施方案,及早完善共享中心和卫生信息“两大平台”,尽快设立人力资源、医保财务、医疗和公共卫生、后勤保障等“四个管理中心”,经前期走访了解,部分医共体在这方面仍停留在方案或纸张书面中,2018第一季度已经过去,后期需要我们加快推进,才能在全面运营过程中发现问题、汇集问题、反馈问题,让医共体管委会根据问题出台明确的整改措施。三要根治顽疾,狠抓医风建设。“红包”依然是医疗行业的顽症,卫计局及三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必须全面深入开展医风医德建设,坚决杜绝收受“红包”之类的不正之风,否则将严重影响我区医共体建设的成效。

(二)试出特色亮点,打造柯桥样板

柯桥区是全省的改革先行区,从多方面的改革深化,到最近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柯桥区是多项改革的试点,特别这次柯桥区作为全省医共体建设11个试点之一,更是应该发挥排头兵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他试点县市如德清、东阳等医共体建设有许多体制突破和创新,亮点特色明显。我区必须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必须向上级要政策求创新,把我区的医改工作成为特色典范。一要抓重点求突破。医改工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除了学习省内其他试点县市的工作亮点特色外,还可以了解省外医改先进县、市如深圳罗湖区、安徽天长市,通过学习将对方工作的闪光点与柯桥区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是在体制和机制上要有较大突破,改革惟创新者胜,医改需要有勇于奉献、壮士断腕的气魄,要抓住医院运行机制、医保支付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点带面,逐一突破,让柯桥区的医改工作在11个试点县域中脱颖而出,真正打造医共体建设柯桥样板。二要抓管理求规范。如果柯桥区要在医共体建设上试出特色典范,就必须在管理制度上有所创新,必须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开展“去行政化”管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政府只需加强方向、政策等宏观管理和医疗质量的监督,给予院长运营管理自主权,同时对院长进行职业化管理,探索医共体内院长选拔任用、绩效考核、问责追责机制,实行院长薪级制、目标年薪制。三抓方向求长效。突出“大健康理念”的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向慢性病转化,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增加,公众健康诉求不断扩展,未来的医药卫生体制肯定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和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大健康方向转变,其中以预防为主需要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以健康管理为核心需要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

柯桥区作为试点区,要努力做成全省医共体建设柯桥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我们认为,高质量的医共体建设,要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共”字下功夫,整合全区医疗资源,对医共体单位实行人、才、物、事统筹管理,上下共建共享,共同发力,构建现代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在“强”字下功夫,做好“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全方位加强基层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在“活”字下功夫,合理运用现有资源优势,突破体制固化限制,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匹配的分配激励机制,让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人力、医疗设备等资源充分“活”起来。四是在“联”字下功夫,构建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区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和医共体间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数据共享,形成新的服务链和网络链。五是在“实”字下功夫,以现代管理为纽带,落实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统一管理,为医共体建立一个真实可靠的后勤保障,为切实推进医改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这五个方面下功夫,努力达到就医者满意、医技人员满意、医共体成员满意的政府改革目标,最终达到“制度强、服务强”“人民健康水平高、对医改满意度高”的“两强两高”目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