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绍兴市柯桥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法院、区检察院关于司法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区政府关于2017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充分肯定“一府两院”及其工作部门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一、关于司法改革工作情况
第一组(朱峰委员)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对两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与各方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司改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基础和保障。2、加强员额管理,进一步优化合理两院的办案团队。提升员额法官和检察官的业务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额的专业优势,让合适的人归属到适合的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合力,以提高办案效率,从而确保两院的员额队伍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薪酬改革制度,特别是尽快落实审判辅助人员及司法雇员的待遇薪酬问题,以有效激发工作干劲,保证队伍的整体稳定性。3、积极大胆探索司改创新机制。如针对案多人少矛盾,进一步强化繁简分案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尝试专家门诊、特色门诊等办案机制,让部分资深骨干办案人员集中精力承办典型的大案要案及疑难、复杂案件。4、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实行司法责任制,首先要确立员额法官检察官独立办案的主体地位,这并不意味着员额法官检察官的办案就不需要监管,相反,需要对办案的全过程有更有效的监管,使权力的运行更加依法、规范,这就需要我们对监管内容、方法作改革,建议两院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新审判权、检察权运行模式下的监督管理机制,从微观的个案审批、文书签发向宏观的全院、全员、全过程的案件质量效率监管转变,推动从整体上提升司法质量和水平。5、深入持久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加强与公安、财政等部门的紧密联系,建立和完善刑事司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引导规范侦查和公诉行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刑事审判中坚持以证据为定罪量刑的第一要素,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第二组(王勤委员):1、要充分坚定司法改革决心。深刻认识司法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凝聚改革共识,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加强司法改革政策的学习、教育和宣传力度,不断强化法官检察官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合力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司法改革相关规定,积极推动各项改革配套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共同推进司法改革顺利进行。2、要着力突破司法改革瓶颈。明确司法改革最终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进一步破解司法改革所面临的诸多体制、机制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司法责任制,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运用创造性思维,积极探索深化改革的举措,并尊重司法规律,立足我区实际,不断提升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扎实推进司法改革向纵深推进。3、要完善配套提升改革成效。在“两院”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推进基础性改革和其他配套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确保司法改革取得实效,提升改革的整体效能。以内设机构改革、优化办案组织结构和模式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司法办案和监督效能。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审判权、检察权与监督权的关系,既要加强监督制约,又要保证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体现公平正义。继续深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健全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和绩效考核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各类司法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4、要立足实际深化改革措施。继续推进员额制度改革,加快法官检察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实法、检两长“一把手”责任,规范院领导的工作管理和监督职责,把充分放权和有效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减少院领导的行政事务,使其更多精力专注于业务工作。加强办案团队建设,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做到既能满足法官检察官精英化的要求,又能缓解办案力量不足的压力。探索人员分类管理模式,推行符合司法人员职业特点的储备、招录制度,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妥善安置未入额法官检察官转岗,争取多方支持,进一步建立符合“两院”工作特点和司法规律的人员管理机制,逐步缓解人员不足问题。5、要以信息化助力司法改革。进一步完善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推进智能案管建设,实现司法档案的智能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审判权、检察权运行的高效监督。加强办案信息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司法辅助工作效率。积极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推动政法机关内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办案业务协同、司法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科技的助推作用,推进和保障司法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组(赵建兴委员):1、要加强专业员额队伍的梯队化有序建设。员额制法官、检察官没有足额,年轻的司法工作人员流失较多,专业队伍老中青比例不尽合理,会影响司法机关的可持续发展,希望组织、人社、编办支持法院、检察院抓好队伍建设。2、要运用现代互联网手段,加强司法体制的大数据建设,坚持党领导司法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的统筹作用,为推进大数据技术与司法改革深度融合做出新的探索,加大要素共享,提高办案效率,服务改革发展大局。3、要加大公益诉讼的力度,在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过程中,法院、检察院要勇立时代潮头,为社会正能量传播提供法律保障,多为一些涉及群众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的现象和行为开展公益诉讼,为德治与法治的有效结合搭建一个更有公信力的司法平台。
二、关于2017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第一组(朱峰委员)1、摸清污染源的环境家底,强化治理技术手段。这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开展“一企一档”、列清历史欠帐、扎实做好环境质量分析、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承载力评估等基础性工作,摸清底数、搞清机理,通过标准、监测、监控、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环境技术支撑,加快满足环境治理的需要。2、提高执法管理水平,畅通环境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全面达标,促使企业守法经营。强化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联动,力求执法检查不失明、落实整改不反复。3、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工作机制。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精准监测系统,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控意识,规范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优化环境监测工作流程,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4、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效能。依托大数据分析,对区域内废水、废气、固废排放企业进行全面监控。实施印染企业废水排污权差别化削减,加强对刷卡排污企业流量管理,推动废水刷卡排污总量系统扩面,加强对小微排污企业的监管,加大投入,推进在线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环保监管信息化水平。
第二组(王勤委员):1、要突出工作重点,确保环境治理实效。根据我区传统印染产业比重大,突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重点和薄弱环节,长期开展针对性治理。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印染集聚”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能源,降低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分类施治,促进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固废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等等,保持环境风险防控高压态势,严格监督管理与考核奖惩,确保污染治理实效。2、要落实工作责任,完善环境保护机制。完善环境保护的信息交流沟通、投诉、举报机制。强化依法监管力度,着力防范环境风险。建立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的环境监测能力和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相关投入,切实推进全区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3、要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严格贯彻实施《环保法》和市、区两级出台的相关《条例》、《规划》、《计划》,继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明确职责,严格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综合利用错时执法等手段,不断加大环境违法打击力度。完善环保工作的长效机制,做细做实环保监管网格化模式,加强联防联控,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处置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强化服务,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同时,严格执行环保准入、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污染物增量。4、要强化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环保共识。扩大环保宣传教育层面,在做好城区环保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扩大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工作覆盖面,动员广大农民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自觉维护良好的农村环境,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加强环保政策教育,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以案说法,提高群众的环保法制意识和遵守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第三组(赵建兴委员):1、补齐环保基础短板。重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水、气、噪声、土壤等方面的环保问题,加大环保执法、违法打击力度,在加强在线监测、定点监测等技术监测的同时,加大监测结果运用和监测面的全覆盖,区财政要加大环保投入,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保建设,加大目前区内污染处理能力。2、制订环保责任清单。在巩固前几年环保成绩的基础上,要借助国家环保法律和绍兴地方两个环保条例,既明确全区范围内环保工作的重点,又明确全区各镇街区域的环保责任清单,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全覆盖,依法强化环评审批前置,环保不能给项目“让路”,使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的职责。3、提高环保全民共识。尊重生态系统自然规律,改变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和扶持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破解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环保难题。多种途径开展法律法规普及和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和企业经营者的环保意识,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