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祖卫
(2017年9月26日)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世界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技术变革与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近年来,全球制造业风起云涌,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先进制造业、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引人眼球。六个概念涵盖了美国、德国、中国等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发展路径选择,透过概念看本质,实质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技术,实现制造业新的飞跃。这是大势所趋,这是全球变革。两化融合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当前我们柯桥区工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传统产业需升级换代,新兴产业需大力拓展,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于破解发展瓶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确保走在前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安排,前段时间我与办公室和财经线的同志对我区“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今天我们又实地踏看了精工钢构集团和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听取了区经信局倪局长的工作介绍,总体觉得,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创新,提高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取得积极成效。下面我结合本次专题调研,谈几点意见。
第一方面:基本的评估与判断
(一)大框架初步建立
一是率先谋划积极有为。我区的两化融合工作起步较早,基础扎实,2014年成功入围省首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是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综合性示范区,也是省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制定出台《关于建设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扎实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工作。
二是两化融合稳步推进。通过推进“企业上云”、培育省级试点示范项目、推广管理信息化、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等举措,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有效助推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两化”融合指数为78.32,比上年增加7.51,位居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一类地区。
三是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积极扶持培育我区信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业态发展和创业创新项目落户,引进环思智慧、易创信息等信息服务商,为区内企业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服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我区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硬件支持。
(二)大环境差距明显
一是氛围不浓。政府部门造势不浓,宣传力度不大,企业家对信息化应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企业生产设备已经较为先进,但企业管理模式仍然滞后,甚至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对于管理的信息化需求非常低,企业从上到下对信息化持抵触情绪;有些企业在成本线挣扎,为生存为而奔波,难以有勇气承受信息化的投入,有畏难情绪;有些企业管理不够规范不够透明,存在人为更改数据的情况,无法真正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反而受制于管理系统,产生对抗情绪;有些企业日子好过,不想下决心接受两化深度融合这种极具挑战极有压力的考验,存在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种种一切说明我们的两化融合氛围还远远不够。
二是效益不彰。两化融合练的是企业内功和核心竞争力,但信息化项目往往投入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或投资回报率往往难以直接计算,信息化对企业销售额、成本、利润的贡献较难量化,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具体的衡量,导致企业负责人在对信息化项目投资决策时决心不大。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印染企业,投入1000万元建设一个ERP项目,企业管理和生产的流程日趋规范透明,但是到目前为止,到底信息化能为企业节约多少成本,提高多少生产效率,还有待软件服务商估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乘数效应,但效应取决于生产商、软件商投入力度、软件质量和员工素质。而且由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变化,ERP项目每一两年就要升级更新以适应形势,这又是不小的投入,投入的期望与产出的实际有待实践的检验。
三是服务不力。两化融合工作主体在企业,但营造氛围、优化服务是主要推动力,有些部门在服务企业方面效率偏低,定位不明,用行政手段过度干预市场发展规律,干扰企业正常经营行为,损害了企业家信心,不利于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推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多缺乏人才、技术等的支撑,多数倾向于外购信息化服务。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要求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必须深入开展企业信息化调查研究,研发实用的信息化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并根据不同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和贴身服务。目前我区信息化服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像环思智慧这样的企业还太少,针对不同企业量身定做的低价可靠的信息化服务则更少,而两化深度融合的探索则更为欠缺。
(三)大趋势不可逆转
两化深度融合是历史的潮流,制造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有利于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新旧生产体系的转换。所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实现工业强区的战略选择,是我们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的必由之路,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柯桥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有三大最重要的力量在推动着这个潮流的滚滚向前。一是技术的力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和完善,使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深度结合变成可能。原先我们有通信网络,有计算机,有手机,原来我们也有CRM、ERP,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完整结合还很难做到,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变成一体化支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并没有实现。今天,这个转折点到了,信息技术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转折点到了。从阿里、腾讯甚至共享单车等等,我们的信息技术正在走出国门,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巨大的竞争力量。技术的进步使信息资源和物质材料一样,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制造业的发展,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技术推动的,每一次工业革命核心是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次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突破。二是消费的力量。过去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消费是最弱小、最无力、最无奈的,今天随着收入的提高,环境的变化,供给的改变,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化、全球化、网络化趋势十益明显,消费的力量日益强大,消费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消费的力量必将推动网络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三是竞争的力量。市场竞争是重要的变量,我们前有发达国家的再制造、智能制造,后有东南亚地区的转移吸引,内有各种资源要素成本的上涨压力,这是一种趋势、一种变革、一种挑战,影响着企业从产品、生产、工艺、管理、营销整个流程,影响着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所有环节,出路就在于练好我们的内功,基本的功法就在于扎扎实实地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上述三大力量就是市场的力量,是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不在竞争中崛起,就在竞争中消亡。
第二方面:初浅的思考和设想
(一)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区域战略,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一是以两化深度融合为经济战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工业经济的必然趋势,要充分认识我区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两化融合作为实施工业强区和服务业兴区的战略举措,着力打造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日前省经信委和统计局公布的2016浙江省工业强县综合评价,柯桥区竟然列诸暨(3)上虞(8)新昌(12)之后,全省第23位,说明我区工业经济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强势企业缺乏。做优做强不仅仅是规模,更重要的是内生的竞争优势,是以两化融合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我们要一手抓两化融合,一手抓招商引资,要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两化融合,抓好现有企业是最好的投资环境,企业家是最好的招商宣传队伍,要把两化融合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再造柯桥区工业经济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二是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产业战略。要以两化融合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区大纺织占比制造业达60%,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面对的是占全国三分之一产能的集体洗牌,要求的是绿色高端世界一流,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保障,集聚不是目的,升级才是出路。世界一流的设备,两流的技术,三流的产品,末端的价格,打破这一魔咒很重要的是要以两化融合来提升我们的支柱产业,我们前期调研走访过的一些集聚企业已有较好的融合开局,今后的关键是要把两化融合上升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再造活力和优势的战略举措,在深度融合上做更深的文章,在面上推广上做更大的推广。同时新兴产业更要以两化融合为战略任务,确保新兴产业的活力、竞争力和发展力。
三是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企业战略。企业是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紧紧抓住企业家这个两化融合的关键,真正关心、爱护企业家群体,切实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信心,加强信息化愿景的宣传和培训,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实实在在地以两化融合来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努力激发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被动要我搞为主动我要搞;要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培育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重视信息物理系统(C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的普及和应用,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将技术的进步、组织结构的变革、业务流程的优化转化成企业的新型能力,从而不断获取差异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要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加大推广力度,以点带面,由浅入深,梯度推进我区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进程。
(二)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发展路径,打造企业内生竞争力
一是聚焦打造智能制造。要在全区范围内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在制造领域的融合。要努力引导企业实现生产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型,通过生产过程信息控制、集成控制,建设智能化生产线,由生产现场控制变为网络信息智能控制,提高生产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要用信息技术为生产线安上智慧“大脑”,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流程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精准制造、高端制造和敏捷制造能力。要努力实现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型,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嵌入式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为产品增加智慧“芯”脏,特别是机械设备、电子汽配等行业,更要注重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延长产品价值链,大幅拓展、提升和改变产品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催生新的市场需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树立标杆企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聚集打造智能企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在企业内部全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管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制造、采购、营销、研发、管理等企业各个价值链“端点”,实现企业内财务预算、科技管理、生产统计、销售管理、仓库管理、人事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及环境治理的一体化融合,构建高层次的智能生产网络,达到企业内的高度协同、资源共享,实现管理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增强企业的内控能力。
三是要聚焦打造智能市场。当前互联网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经营过程,以生产企业、产品和技术为中心的制造模式加速向社会化和用户深度参与模式转变。生产企业必须以互联网思维来变革传统的“闭门造车”模式,以用户思维和用户需求来探索建立“与用户交互、让用户吐槽、最终由用户定义”的新模式。我们前期走访过的区内几家窗帘窗饰、墙纸墙布企业,企业以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为基础,探索综合集成窗帘窗饰、墙纸墙布、沙发布艺、床上用品等软装产品,按中式、北欧、美式等不同风格提供整套软装集成,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并且线上线下、天猫京东全面推进,我们从中看到了极大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看到了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产城”互动、综合提升的全新路径。对于这类软装集成、硬装集成等综合化集成化信息化的企业,要全力帮助支持企业走出两化深度融合的新路。要全力拓展集成式发展,大力支持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众包众设、异地协同设计等“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应用,大力鼓励利用信息化来全面武装企业,支撑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三)以两化深度融合为重要职责,做优支撑融合的大环境
一是强化人才队伍支撑。要着力培育两化融合的领军人物,要健全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并真正让首席信息官有职有权有平台;要努力培养两化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只懂信息技术或只懂行业领域知识的人才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信息化和专业化人才的复合,要把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紧迫任务;要重视做好两化融合的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好两化融合专业培训,重点加强企业高管和技术管理人才的培训,企业内部要加强员工培训,以校企合作等形式提高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要加强两化融合人才的引进,充分发挥科技城等平台作用,开展开放式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建立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储备机制。
二是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强化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在企业内,要重点推进网络扁平化、IP化和无线化,加快实现灵活组网,形成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的关键网络基础;在区域内,要大力推进4G和全光网普及,推进5G和城区WIFI的全覆盖,推进宽带提速,实现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推动新型网络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工业网络、工业控制系统、工业大数据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有能力。强化信息服务企业支撑,要重视支持我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区域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云计算中心以及信息咨询、培训、评测和监理等中介机构,培育发展重点信息服务企业,并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逐步完善我区的信息服务产业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平台支撑,积极探索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全行业经济运行大数据动态监测分析报告机制,推动政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科工贸结合,为企业两化融合提供服务平台;要结合产业集群建立区域性网络化协同制造的信息资源库、公共设计制造服务平台及工具库,促进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要大力鼓励和普及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生产经营的转型升级,加强网上采购、网上融资、网上营销等活动,做好做足“电商换市”的文章。
三是强化政策服务支撑。围绕九个字做好文章。要“贴上去”。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我区两化融合的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定期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加强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分类指导,对于潜力大前景好的信息化项目要主动贴上去,靠近服务,加强沟通联系指导帮助,主动给予扶持。要“跟进去”。要加大政策的跟进力度,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创新投入,认真研究和落实支持两化深度融合的财税、金融和投融资政策,调动社会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体系。要“深下去”。融合上要深度着力,目前我区两化融合大多停留在浅表层面,效果不是十分显著,必须有深度的突破,选择基础实、条件好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进行深度融合的试点和探索。各相关部门和镇街平台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推进两化融合,把两化融合列入经济考核政策,以信息化智能化来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切实打造可听、可看、有效益的深度融合典型,切实打造重视两化融合、致力两化融合示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