犭央犭茶 湖避塘
发布日期:[2013-07-11] 浏览

陈元泰

   

    从绍兴市区出发,沿解放大道转到群贤路,顺群贤路到避塘农庄往北,就会看到水势浩浩的大湖——湖。
    犭央犭茶湖是绍兴境内最大淡水湖泊,面积6400余亩,水深平均2.5米,有九河与之贯通。清乾隆《绍兴府志》:“湖在山阴县西北,越人呼黄色无鳞有剌之鱼为,此湖多出此鱼,故名……。”

    站在湖畔,可以看到一条石条铺就的古塘插入湖中,伸向远处。石塘非常古老,石塘上的条石经风打浪拍,已“瘦骨嶙峋”;塘面凹凸不平,不少条石东倒西歪,部分塘基已经出现窟窿,真的有“危塘”之感。踏上石塘,可以感受湖风的强劲。这就是有名的湖避塘。
    犭央犭茶湖避塘像古纤道,确实它有纤道的功能,船在湖内行,纤夫在塘上走,尽管是慢悠悠,但纤夫的作用不容小看,可是这避塘的主要功能和建造初衷不是方便纤夫,而是船只避风。湖湖面浩大,真有点“无风三尺浪、有风浪万丈”的感觉,古时船只经过此湖,常发生翻船事故。于是有人策划建造避塘。清嘉庆《山阴县志》:“湖周围四十里,傍湖居者二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辄遭覆溺,明天启年间(1621—1627),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原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而死。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1642)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资产为之,五年而始竣,塘内舟行,既可避风涛之险,兼以捍卫沿湖田圃,邑人感其德,为立祠塘南岁祀之。”
避塘南起林头村天济庙,北至七里江村平风湾,全长约3.3公里,其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工程浩繁,独具匠心。塘堤、桥梁之石,均采取羊山石,以两种方法构筑而成,一种是用长2米余,宽、厚各0.3—0.4米的条石作“一顺一丁”实叠。另一种用条石错缝平砌,间以丁石,层层上叠,两者塘面都以石板铺成路面,石板与石板之间又用凹凸形榫卯相衔,以防风浪冲击而移位。塘路每隔里许建有一座石桥,便于湖水流通和舟楫往来,与塘同行南北向有三座单孔平梁石桥,名曰“德济”、“中济”、“平济”,塘与湖西岸东西向连接有两座三孔平梁石桥,名曰“普济”、“天济”,使塘路和岸路相通。避塘中途还建有石亭,坐东朝西,柱梁结构,呈长方形,亭内石墙上有阴刻《募修塘碑记》、《修塘碑记》两方,均系清代所作,因年久字迹不可完全辨认。
    历经数百年来的风浪击拍,避塘和桥梁时有损坏、坍地。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宣统年间,均有民间慈善者发起捐资修缮,尤在道光乙酉、庚戍间(1849—1850),曾连遭大水冲击,塘路俱坍圯,于咸丰元年(1851),由邑人俞体仁、朱光绪、陈其天、韩德厚等联合发起监修,北自湖梢起,南至中济桥,修缮塘384丈,兼修普济桥东西桥堍,又修德济桥,增设扶栏石,并改建浪桥四座。
    今避塘基本保持清代原貌,塘体略成弯曲宛若一条伸展在水面上的巨龙。其粗犷的石材造型,融合于柔和的水波中,体现了绍兴水石文化雄浑而柔媚,旷达而婀娜的特有风光,乃是绍兴古代石文化、水文化相映成趣,不可多得之宝贵遗产。湖避塘1987年被绍兴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升格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