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2-09-13] 浏览

 

 

绍兴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高青泉

201296

 

主任,各位副主任:

下面,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就我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

一、前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去年32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省级生态县创建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员大会,吹响了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号角。一年多来,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突出转型升级,致力科学发展”工作主题,深入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今年2月,我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1年度生态市建设优秀县(市、区)荣誉称号。截止8月底,对照省级生态县考核标准,我县除一项基本条件和3项创建指标还稍有欠缺外,基本达到了考核标准要求。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上下合力,持续推进,共谱生态创建大合唱。

一是领导重视。县委高度重视生态县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以何加顺书记为组长,徐国龙县长为常务副组长,马芳妹副书记、丁生产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并下发《关于创建省级生态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绍兴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方案》和《绍兴县“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等政策意见;完善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县建设列入各部门、镇(街道、开发区)岗位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二是舆论开导。召开全县生态环境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生态创建工作;县报、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生态工作的先进事迹,揭露和曝光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绍兴县生态建设工作简报》、县报“聚焦·生态县创建”专栏、“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和“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绿色家园——绍兴县创建“省级生态县”暨纪念“6.5”世界环境日大型主题活动及环保征文、绘画、摄影比赛等专题宣传活动的开辟与举办,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示范引领。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工程和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全县累计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9个,省级生态镇(街道)7个,市级生态村74个,市级以上绿色社区20个,市级以上绿色学校38所,以生态小创建引领和带动整个生态大创建

(二)补足短板,培育优势,推进产业结构大调整。

一是大力开展印染产业集聚升级。按照“集聚整合、控量提质、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加快印染产业集聚升级步伐,目前,已有11家集聚印染企业开工建设。集聚区相关配套建设有序推进,污水管线工程已经完工,“三路二桥”基本通车,“六路一泵”完成工程量的65%,污水集中预处理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2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也完成施工设计及“三通一平”前期准备工作。二是积极构筑节能减排高效体系。出台了《2012年度绍兴县污染减排实施意见》和《关于“十二五”期间重点企业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实施意见》,通过严控工业废水超量超标排放、深化“进管达标、处理提标”专项行动、加快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科技监管设施建设等举措,认真落实了工程、结构、管理“三大类” 15只减排项目,上半年,全县废水排放总量为8515万吨,同比下降17.5%;全县煤炭消耗总量317.7万吨(除浙能滨海电厂),同比下降8.5%;全县印染布总量92.94亿米,同比上升5.3%三是全力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严格环境准入和“绿色服务”, 发挥环保先导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积极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环保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64家企业列入省清洁生产审核计划,31家企业列入持续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加强工业企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累计已有190多家企业通过认证。

(三)严管严控,铁腕治污,开展环境保护大行动。

一是强化环保科技监管力度。加强环境监督监测,强化科技监管支撑,上半年新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企业8家(累计企业198家,203台套)和刷卡排污总量自动控制系统企业111家,102套(累计企业222家,214台套),实现科技监管的全覆盖;同时将红外线热成像仪运用到环境执法监管中,严查工业污水偷漏排行为。我县环保科技监管工作得到陈加元副省长的批示肯定。二是创新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健全部门配合协作体系,组织开展环保、公安、交通、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积极探索环保、纪检、司法联动机制59,我县挂牌成立了全市乃至全省首个环保警务室,实现环保公安的执法联动。环保警务室成立以来,已开展联合执法24次,参加人员850余人次,协助查处环境违法行政案件29起,行政处罚金额149万元,责令停产整治企业16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起,对5名责任人实施治安拘留,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常委、公安厅长刘力伟和省环保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了推广。三是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建设。通过完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强化监管巡查等措施,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了一批突发环境事件。去年杨汛桥锡箔事件发生后,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与宣教相结合,事件得到妥善解决。今年上半年共妥善处置环境应急监测监察事件三起,特别是58日“德欧”事件的有效处置,得到了陈加元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四)坚定不移,源头治理,建设生态宜居大工程。

一是全面实施清水工程。开展河道环境专项整治,全面清理河道水面及沿线垃圾物、堆积物、搭建物、漂浮物;实施河道连通工程,全面沟通河道水系,治理河道37.55公里,增加水域面积494.6亩;扎实推进柯桥城区和安昌古镇活水工程以及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完成了古运河、漓渚江、平水江等一大批县重点河道清淤项目,共清淤250万立方米,投入资金4.73亿元。二是积极推进森林绍兴建设工程。实施“3318”平原绿化计划,去年全县完成平原绿化12258亩,完成计划数的103%,今年上半年新增绿化面积7681亩,平原绿化率提高到16%全面实施35.5万亩省、市重点公益林建设工程,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森林抚育提质1.71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1%三是有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快“三沿五区”坟墓治理,推行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达100%;积极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全县累计治理率达95%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活动,我县已创建绿色矿山6家,其中省级绿色矿山2家,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创建任务。与此同时,全面开展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示范区创建,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4.22万亩,绿色食品3.38万亩,有机农产品0.47万亩。

(五)创新机制,汇聚力量,打造幸福水乡大环境。

一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修订完善“河长制”、“路长制”和“数字城管”等管理办法;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组织开展“洁净乡村”竞赛活动和“四边三化”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处理运营机制,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脏乱差、河道漂浮物横流、集镇乱搭乱建、城区道路尘土飞扬、废弃物随倒随弃等环境问题,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二是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去年,我县开展了柯岩余渚工业集聚区、福全镇工业园区及柯桥街道牛角湾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今年,我们结合县域实际,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治理的重点,重点开展“齐贤阳嘉龙、钱清岭湖、滨海旺角”三个热点区域整治,突出民生抓治理,努力化解信访老大难问题。三是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开展定型机废气治理和煤改气专项行动;以电镀行业为重点,开展重金属行业专项整治;以严控工业废水超量超标排放为重点,开展水污染专项整治。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切实提升了县域环境质量,今年上半年,全县各镇(街)、开发区40个水质断面达标率为52.5%,比上一年同期上升15.0个百分点;柯桥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2.3%,比去年上升1.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生态县创建进入了克难攻坚阶段,面临的形势仍很复杂,水气环境质量、节能减排任务、县域环境安全作为三个一票否决项目压力重重;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测评评分必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一前置条件的不可测因素较大。纵观我县生态创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依然繁重

人们对环境权益的觉醒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使全社会环境诉求处于“高涨期”。近几年来,全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虽然得到有效遏制,水质功能区达标率有所提高,但离功能区达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工业污泥、危险废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凸现,都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的改善,这说明我们的基础还相当脆弱,稍有不慎,便会反弹。

    (二)完成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巨大

    印染、化工、热电行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新增量多的现状还没有改变,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资源承载力处在“高压期”;而节能减排项目的潜力不大、空间不多的现实,我们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更大的压力。

    (三)维护环境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

    个别企业主社会责任淡薄、环保意识低下,加上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执法监管力量有限,以及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环境污染等环境风险隐患的潜在性扩大,处在“高危期”,对全县社会稳定及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极大的威胁

    (四)共享生态文明的成果依然艰巨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改善,省级生态县的创建也基本达到要求。但生态县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和上级环保政策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给我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带来了新的难度。此外,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生态县创建只是一个起点,要使整个生态文明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共享生态文明,不断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

三、下阶段的重点工作

下阶段,全县生态建设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县生态环境会议精神,以《关于创建省级生态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绍兴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方案》为指导,根据省级生态县创建验收要求,重点要抓实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强化宣传,造浓创建氛围。高度重视公众满意度测评的重要性,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大生态县创建的宣传力度,营造社会舆论和媒体声势,切实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生态县创建活动之中。要更好地推进生态示范工程和绿色系列创建等细胞工程建设,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生态县创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10月份通过省生态办、省统计局对我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打响省级生态县创建第一仗。

2、突出重点,抓好亮点项目。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千方百计争取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集全县之力确保项目如期推进,今年力争实质性开工建设20家企业以上,将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做出亮点。另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全县城乡环境大整治成效,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以建设“美丽乡村”先进县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暗访监督,巩固提高环境整治成果

3、查漏补缺,确保考核达标。对照11项考核指标,进行查漏补缺,把握时间节点,突破关键环节,开展薄弱指标的攻坚工作,全力完成指标考核要求。扎实推进清水工程和蓝天工程,深入实施平原绿化工程,全力提高县域水气环境质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农业“三品”比率,不断优化生态指标,挖掘生态优势,整体提升省级生态县创建的档次和水平。

4、重拳治污,提升环境质量。牢牢坚守环保监管的法律底线,以印染企业电磁流量阀建设和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为主线,由点到面,继续扩大工业企业远程监控网络,提升执法监督自动化水平。同时,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印染布总量、煤炭消耗总量和工业污水排放总量,深化热电行业脱硫脱销和工业企业“煤改气”工程建设,确保我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持续削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5、居安思危,确保环境安全。继续加大重点行业和区域污染治理力度,充分发挥环保、公安联动执法协作机制作用,坚持出重拳、出组合拳,开展多层次的环境执法检查,强化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实现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企业严查严管常态化。以环保专项行动推进重点环境问题的解决,切实改善区域环境面貌,确保县域环境安全。

 

主任,各位副主任,创建省级生态县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契机,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的力量,竭力攻坚、务实创新,以崭新面貌迎接上级对我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