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起心中的丰碑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

王翰樵

    我总在想:应该在柯桥立一座轻纺市场的纪念碑。
    绍兴县三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无不与轻纺市场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绍兴,乡镇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传统纺织业在新化纤原料的催生下,跳起了相当精彩的“迪斯(涤丝)科”。绍兴人的勤劳智慧、吃苦精神,创造了一个个乡镇企业的发展奇迹,名扬全国。
    我县各级领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鼓励企业摸着石头过河,发掘和培养企业能人,发扬绍兴人的“四千”精神,开拓市场,探索新的销售途径和方式,大力营造轻纺产品的市场氛围;不断创造条件,使纺织业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我记忆犹新的是:柯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有布摊经营,从汽车站周围的公路两旁开始往西,穿过公路桥洞到上市头,有厂家直销的、代销的、贩销的、厂里赊销货款销后付款的,形式多样,经营灵活。汽车站、火车站有手提纺织样品包的“小船头脑”迎送外来采购客户,往返纺织厂家。他们面带笑容,手持样品,讲绍兴普通话,为客户和企业牵线搭桥,多少不计地赚点介绍费。
    1984年,一些临街居民房都变成了布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布匹交易街。当时纺织厂越办越多,由于产销信息不对应,轻纺产品销路很成问题,不少轻纺企业产品不是抢着买,而是叠着等卖;纺织产品发到外地去,货款难以收回,派驻外地的批发站、销售点产品积压严重。为有效解决企业的销售困难,柯桥工商所干部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在县工商局和区、镇政府的支持下,财政拨款15万元,投资建造了一个占地3500平方米、棚屋式的“柯桥轻纺产品市场”,“柯桥轻纺产品市场”就在原柯桥区公所(季家台门)河对面、永福桥西南、高家桥东北地块,并于1985年7月1日开业,场内设有77个门市部,89个摊位,生意兴隆,日客流量近4千人,年成交额2千万元。第一代轻纺市场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在“柯桥轻纺产品市场”的创办、运营、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的是广大干部敬业、奉献、敢于创新的精神。在绍兴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绍兴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易地建设多功能、封闭式的“绍兴轻纺市场”。
    轻纺市场从这里起步,市场发展思路从这里打开,这是星星之火燎原的起点,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点,是创新经营的试验地。
    建设柯桥轻纺市场,是开拓创新、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精神的产物,是高质量、高品位的金点子,是绍兴人民包容大度、海纳百川胸怀的体现,是绍兴人敢于吃螃蟹的壮举。
    建设柯桥轻纺产品市场,使绍兴人拿到了一把金钥匙,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繁荣兴盛的金灿灿的光明大道,给古镇柯桥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在重视创意的年代,轻纺市场的创意经验非常宝贵,意义深远。现在的柯桥已经超越了金柯桥,称得上是钻石柯桥,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块发祥地。让我们树碑记下这神话般的奇迹,探索轻纺市场的发展轨迹和成功之道,继承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永远记住为倡导、支持、建设和从业轻纺市场并为之作出贡献的人们,他们是我心中丰碑上的功臣、无名英雄。
    在绍兴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领衔提出规划建设轻纺市场纪念碑和雕塑。建设轻纺市场纪念碑,将那段历史真实地记录下来,可以更好地展现柯桥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和魅力。追忆历史,使人们看到蕴含着的绍兴(柯桥)人的可贵的人文品质、文化精神,体味市场起步的艰难历程和珍贵的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这必将鼓舞后来人,催人奋进。
    今年六月九日,我收到了绍兴县规划局令我非常满意的答复:“您提出的在历史文化街区设轻纺市场发祥地纪念碑或雕塑的建议非常有价值。”“为更好地展示柯桥省级历史街区的纺织文化和市场文化,我们计划在104国道与育才路交叉口、寺岔河北侧主入口广场设置轻纺市场发祥地纪念碑,在民俗文化街区设置纺织文化主题雕塑和印染文化主题雕塑,从而更好地对外宣传绍兴柯桥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
    我很高兴地获悉:我县己专门组建了绍兴县柯桥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建设服务中心,有关部门将按照县政府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时序,适时对纪念碑及雕塑方案进行具体细化,并在古镇保护利用工作中加以落实。
    矗起心中的丰碑,必将鼓舞全县人民奋发努力,使绍兴县的明天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