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延安行
发布日期:[2011-06-30] 浏览

 张建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根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系列活动的总体部署,前段时间我有幸随县关工委同志赴延安接受教育。在学习考察中,我深深地感到延安不愧为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在巍巍宝塔山下、清清延河水畔指挥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在黄土高坡上孕育了灿烂的延安精神和光辉的毛泽东思想。
  杨家岭
  延安革命旧址主要包括杨家岭、凤凰山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和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等。我们这次重点参观杨家岭、枣园和延安革命纪念馆。
1938年11月—1947年3月,杨家岭是中共中央主要领导的办公地方。杨家岭名字之所以如此响亮,是因为中共中央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七大”是我党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之一,大会正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注: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是1941年3月由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首先提出,1943年7月王家祥同志在党的报告中率先使用)。同时,“七大”还确定了“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
七大会场——中央大礼堂,是1940年专为“七大”召开而修建的超高一层砖瓦结构建筑物。礼堂主席台似窑洞状大跨度拱形台面,会场的座位是木条长椅,椅背后上方设置可供后排同志作笔记的阔板条,整个会场显得庄严、简洁、科学。
  杨家岭影响力大的第二个因素,是毛泽东在黄土窑洞前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大长了中国革命夺取胜利之气。毛泽东在杨家岭工作、居住的窑洞位于“中央大礼堂”西边的小山坡上。接见斯特朗的“小石桌”旧址,坐落在毛主席工作室前的一块平地上。当年会谈时的石桌、石凳均完好保存,旁边还加设了一块解释词碑。据讲解员介绍:毛·斯谈话时先是东毛、西斯面对面坐,后改为西毛、东斯。说是为了让山坡上围观的老百姓能直接看到延安来了美国客人,寓意美帝国主义是不可怕的,中美两国人民是友好的。
  枣园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4年至1947年办公驻地,它原是一家地主庄园,建筑格局系园林式,环境较为清幽。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改名为延园,现在旧址大门的石柱两侧还保留着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当地人民政府开始依照原貌维修。因为枣园景色幽雅,后人对其有延安小“中南海”之称。
  毛泽东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窑洞面朝西南,共有五孔,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和工作人员住房(二孔)。距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当年毛泽东亲自开垦、耕作的山地,那时正值大生产运动,毛泽东以身作则,带头劳动生产,执行中央决定。枣园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北侧的小广场上塑立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健步向前走的大型铜质群像,游人多在此拍照留念。
  在枣园还有中央医务所、幸福渠和“为人民服务”讲话台等多处景点。坐落在枣园后沟西山脚下的“为人民服务”讲话台,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出席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并立有“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字。
  枣园时期,党中央在继续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同时,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斗争,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撰写与发表的。据讲解员说,战时的枣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地方,毛泽东有时会在这里与同志们一起参加节日舞会;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婚礼,也是在枣园举行的。
  延安精神
  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指挥中心,不但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同时还培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对延安精神的深刻含义,我们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才得到更全面的领悟,它包含了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劳动模范精神等延安时期我党、我军许多革命传统和思想。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精神是“三句话、八个字”,抗大精神为我党我军锻造了一批批作风严明、品德高尚,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优秀革命干部。南泥湾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党曲折而辉煌历史证明,南泥湾精神是共产党人战胜多种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法宝。整风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它是实现党的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团结和统一极为重要的精神武器。张思德精神则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被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所感动,当要离馆时,我们一致推荐考察团长代表大家的心愿在留言薄上题词: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美哉延安
  上世纪60年代我去过延安,时隔45年,再次踏上延安的大地,感到延安变了;改革开放把延安变高了,变美了。我们的旅游大巴是傍晚九时许才驶进延安主城区,延安的夜景太漂亮了:九层44米高的宝塔山上的宝塔,在灯光的辉映下如若天宫。具有浓郁民族风格,长123米、3孔净跨,每个大跨上设有6个小拱的延河大桥在彩灯的照射下,宛如一条长虹横跨在延河之上,光彩夺目。延河两旁的饰灯、高楼屋檐的霓虹灯、波光粼粼延河边的垂柳,在晚风吹拂下,构成一幅梦幻世界的画面。宝塔、延河、楼群、广场、街舞、人群几乎成了辉煌的透明体,相互映照、瑰丽迷人!
  与45年前相比,延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封闭的高速公路、电气列车、飞机(小型)都直通延安;高架铁路、大型国际机场正在规划之中。延安卷烟厂、延安发电厂、延安大红枣,加上红色旅游业的迅猛崛起,给延安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后续力。延安第一医院、延安火车站、延安城管大楼一幢幢立面新颖、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拔地而起,展示了延安市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陕西学子们追求的高等学府——延安大学,1700多座希望小学,预示着延安教育事业的巨变和反哺经济的巨大潜力。主城区外的农民住房,为保持土窑洞“冬暖夏凉”的优点,正逐步从“旧式窑洞”向新型建材构筑成的一孔孔、一幢幢“窑洞式新民房”变革。这一件件的深刻变化,无不在告示世人,延安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