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柯桥街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8-06-02] 浏览

张志根

   过去的一年,柯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平安城区”创建为载体,结合街情,动员和依靠全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较好地保持了街道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绍兴县的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成绩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柯桥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
   1、保持了政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的扎实开展,保持了本地无“法轮功”练习的良好局面;在各项重大活动、各个重要会议和传统节日期间,继续保持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特别在各级党代会和“两会”召开期间,已连续三年保持了“零上访”记录。
   2、刑事发案连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增强。2007年立刑事案件1423起,与去年同比下降6.87%,已连续四年保持了刑事发案的下降。期间,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员237名,抓获逃犯25名。通过有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由2006年的96%提高到2007年的97%。
   3、民主法治社区创建不断深入,群众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在创建工作全覆盖的基础上,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得到深入开展。目前,创建达标率已达到86.7%,其中:港越社区被授予五星级“民主法治社区”、福东社区被授予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的称号,其它11个社区被县有关职能部门授予三星级“民主法治社区”的称号。
   4、安全生产运转有序,各类事故稳中有降。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等事故发生数均保持了零增长,各类事故的“四项”指标数明显下降。其中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减少20.08万元,确保了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
   5、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提升管理工作水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突破了往年的制约瓶颈,在质和量上都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我街道《健机制、夯基础,提升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做法,在9月初全市召开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了书面介绍,并实地到街道流动人口办证大厅参观,受到了与会各级领导的好评。
   6、加大“无毒社区”创建力度,成功实现毒品整治目标。去年1月中旬,在省禁毒委对我县历时三年的“千人县”毒品问题整治工作百分制考核时,我街道以零扣分的实绩,为本县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作出了贡献。同年,我们还通过对在册吸毒人员的帮教转化,又有3名在册吸毒人员经县禁毒办批准予以脱戒。
   7、加强防控机制建设,织密治安防控网络。调整街面巡逻机制,充实巡逻力量,做到以巡严防。在县政府和市场建管委的重视下,投资400多万元,在城区主要道路、治安复杂路段、重点区域安装全数字化视频监控326路,并在柯桥派出所内建立了一个近100平方米的视频监控大厅,严密构筑了“时间互补、空间交叉、动静结合、人技互动、效能提升”的网络,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案件与去年同比下降13%。
   8、强化自身建设,受到示范命名。严格按照市级标准,从软硬件方面加强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司法所的建设,于去年4月、6月分别被市综治委和司法局授予市级“一类镇街示范综治工作中心”和“示范司法所”的荣誉称号。同时,“综治进民企”工作强势推进,基层综治工作站全面建立并规范运作,有力地夯实了综治基层基础工作。

二、问题

   虽然柯桥街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或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①刑事发案仍在高位徘徊,且恶性程度有所加剧。如:去年,街道范围内共发“两类命案”7起,比前三年平均增加75%。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案件虽有下降,但发案上升势头并没得到遏制。②外来人口违法犯罪仍占较高比率。去年外来人口刑事犯罪约占95%左右。③公共娱乐场所、出租房屋容易藏污纳垢。如,去年7起“两类命案”就有6起发生在这些场所。
   二是信访形势如履薄冰。随着柯桥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各类矛盾相互交迭不断,群众由于对政策的误解而产生思想情绪上的大波动,极易引发个访,甚至群访、缠访和无理访。如:拆迁安置、房屋买卖、违章搭建、环境卫生和原乡镇企业职工工龄一次性买断要求提高补助款等问题。
   三是安全生产形势隐患不断。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放松安全生产教育,缺少有效防范措施。“三合一、多合一”企业问题多有发生。
   四是各类救助机制不够完善。精神病患者伤人、拦车、毁物时有发生,公安机关接纳后,由于救助机制不到位,找不到“出口”,市第七医院已不再接收我县送去的精神病患者。民警们只有自掏腰包送他们医院救治,每次二三千元,柯桥任所长去年就资助了2位患者。仅柯桥派出所去年接处警“进口”的精神病患者就达27人,极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这对社会治安来说是个隐患。

   三、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必须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要营造综合治理的大格局,尤其要高度重视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在力量配置上优先给予加强,以切实发挥“中心”的牵头和协调作用。
   (二)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专政作用。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强化打击犯罪的主业地位,特别是对涉黑、涉恶案件做到露头就打,决不使其形成气候。对现发刑事案件要快侦快破,对刑嫌人员要依法及时进行处理,努力提高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震慑力。同时,要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出租房屋和外来暂住人口的管理,加大清查和整治力度,从源头上净化社会风气。
   (三)要分层落实信访责任。要正确排查和分析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充实和加强基层信访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和驻社区指导员的作用,对各类社会不安定因素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控制、尽早化解。对于有可能转化为上访案件的,相关社区、部门(办公室)要堵疏结合,引导依法、有序、文明上访。同时,要健全责任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办公室)包干的信访问题化解机制,分层落实责任,做到不推不诿不拖,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良好局面,尽可能地减少“三访”案件发生。
   (四)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民营企业业主要严格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在思想上,要高度预防和重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在行动上,不但要教育职工按章操作,而且要健全长效机制,树立“舍得花钱买平安”的意识。街道办事处要教育业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经常开展安全生产自查,并适时会同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要通过认真、仔细和负责的检查,准确发现隐患,及时责令整改,把隐患或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加快完善各类救助办法,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对辖区内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摸清底数,再确定救助对象的救助标准、救助程序,健全救助经费来源与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机制。要以县政府牵头,整合公安、民政、城管、交通、卫生等部门力量,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提高社会救助的覆盖面。
    (作者系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柯桥街道工委副主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